南國小薊

 南國小薊屬菊科薊屬,原產於中國、越南,在台灣算是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平地至中海拔地區的路旁、山野及海濱砂礫地附近等開闊地,其最大特徵是葉片長滿刺,開著紫紅色的頭狀花,其根莖可食用,味道如牛蒡,所以有「山牛蒡」之別名,它也是很重要的中藥材。在台灣,薊屬可說是國寶級的植物,從千元大鈔上印有一株玉山薊即可證明。在研究南國小薊時,整理了一些薊屬植物的資料:

》台灣薊屬(Cirsium)植物有10種(依「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
 C. arisanense Kitam. 阿里山薊# LC
 C. brevicaule A.Gray 雞觴刺(島薊)LC
 C. ferum Kitam. 鱗毛薊# LC
 C. hosokawae Kitam. 細川氏薊# LC
 C. japonicum DC. var. australe Kitam. 南國小薊LC
 C. japonicum DC. var. takaoense Kitam. 白花小薊#LC
 C. kawakamii Hayata 玉山薊(川上氏薊)# LC
 C. lineare (Thunb.) Sch.Bip. 華薊EN
 C. morii Hayata 森氏薊# LC
 C. suzukii Kitam. 鈴木氏薊# LC

》台灣薊屬植物目前只有華薊瀕危,其餘均暫無危機。

》南國小薊及白花小薊為薊(Cirsium japonicum DC)的變種。

》阿里山薊、鱗毛薊、細川氏薊、白花小薊、玉山薊、森氏薊及鈴木氏薊等7種為台灣特有種,佔薊屬的十分之七。

》王山薊就是千元大鈔印有黑長尾雉那一面左下角的植物,台灣特有種,生長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不過這個說法可能要被推翻了,2019年2月23日網路上的一則新聞表示,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副教授曾彥學、博士班學生張之毅的研究團隊,經5年多的研究,證實它並非「玉山薊」,而是台灣新特有種植物,生長在塔塔加一帶的「塔塔加薊」(Cirsium tatakaense Y.H.Tseng&C.Y.Chang),並正式發表在國際期刊「PhytoKeys」。曾彥學表示,塔塔加薊葉子的裂片明顯較玉山薊細,紫色的頭狀花序,小花與總苞片的數量明顯較玉山薊多,千元大鈔上的形態特徵即是如此。

》台灣人一般都把薊屬植物通稱為「雞角刺」,所以「雞角刺」並非專指某一種特定的薊屬植物。

》花冠顏色
 →阿里山薊:深紫色,紫色或黃白色
 →雞觴刺:白色或淡粉紅色
 →鱗毛薊:淡紫色
 →細川氏薊:淡黃色或玫瑰紫色
 →南國小薊:紫紅色,略帶紫色或玫瑰色
 →白花小薊:白色
 →玉山薊:紫色
 →華薊:紫色
 →森氏薊:粉紅色
 →鈴木氏薊:紫色

》總苞片:重點在於總苞是否具蜘蛛絲狀綿毛或黏腺體、總苞片是否反捲及總苞片先端是否具刺
 →阿里山薊:總苞片外表面中央不被有黏腺體
 →雞觴刺:總苞片先端具銳尖刺,總苞片反捲,先端的刺短於0.5公分
 →鱗毛薊:總苞片先端具銳尖刺,總苞片不反捲,先端的刺長0.5-1.5公分
 →細川氏薊:總苞片先端銳尖,革質;總苞片不具黏腺體
 →南國小薊:總苞片外表面中央被線形的黏腺體
 →白花小薊:總苞片外表面中央被線形的黏腺體
 →玉山薊:總苞具蛛絲毛,總苞片外表面中央不被有黏腺體
 →華薊:總苞片先端闊張,乾膜質,頂端有針刺
 →森氏薊:總苞片先端無刺
 →鈴木氏薊:總苞片先端銳尖,革質,總苞片被線形的黏腺體

》葉上下表面是否密被毛
 →阿里山薊:葉兩面被微柔毛或具鱗片
 →雞觴刺:葉不被蛛絲狀毛
 →鱗毛薊:葉不被蛛絲狀毛
 →細川氏薊:葉下表面密被白色綿毛
 →南國小薊:葉上表面疏被毛,下表面脈上被毛
 →白花小薊:葉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近於無毛
 →玉山薊:葉深裂,缺刻方框狀,裂片線形或長披針形
 →華薊:葉下表面密被白色綿毛
 →森氏薊:葉多少被蛛絲狀毛
 →鈴木氏薊:葉下表面密被白色綿毛

》大薊與小薊:中藥有大薊與小薊,兩者有何區別?在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網站上有一段很好的說明:「大薊的基源為菊科薊屬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藥材為乾燥地上部分或根,小薊的基源為菊科薊屬植物刺兒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ura [Cirsium setosum (Willd.) MB]),藥材為乾燥地上部分,傳統上大薊的藥用部位為地上部分及根,小薊的藥用部位僅為地上部分。」;南國小薊是薊(Cirsium japonicum DC)的變種,名稱雖叫南國「小薊」,在中藥上則是「大薊」,至於刺兒菜,在台灣似乎沒有,至少前面所列台灣10種薊屬植物中並沒有它。
南國小薊
南國小薊
(2018.11.10 清境農場)

南國小薊小檔案
分類:菊科(Asteraceae)\薊屬
學名:Cirsium japonicum DC. var. australe Kitam.
別名:雞角刺、雞腳刺、大薊、南國薊、刺薊、野薊、虎薊、貓薊、山牛蒡、雞項草、野紅花、千針、紅花、鐵甲武士、馬刺草、山蘿蔔、牛母刺花
英文:Formosan Thistle
原產地:中國、越南
生長環境:平地至中海拔地區的路旁、山野及海濱砂礫地附近等開闊地
生長習性:多年生草本
株高:可達1公尺
根莖:具多數肉質圓錐根;莖直立,密被長柔毛,具分枝
  單葉,互生,披針形,葉基下延、抱莖,先端銳尖,葉緣羽狀全裂且深淺不一,裂片齒牙緣突出,形成銳刺
  葉長約20至30公分;無柄
  上表面疏被毛,下表面脈上被毛
  兩性花,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立,直徑約2至4公分,基部具1至3枚托葉
  總苞綠色,扁球形,長約1.5至1.8公分,寬約2.5至3.8公分,呈覆瓦狀排列或鑷合狀排列,總苞片貼伏,先端開展,外表面中央被線形的黏腺體
  苞片6至7輪,卵狀披針形至線形,具蜜腺,具黏性,被蜘蛛絲狀綿毛,先端針刺紫色;苞片貼伏,先端開展;外層苞片較短,背面膨大,基部癒合
  筒狀花,花冠紫紅色,長約1.7至2.2公分,冠筒長管形,基部狹,先端5裂,成針狀集生,裂片線形,花冠裂片比花冠筒長
  雄蕊5枚,連合,著生於花冠筒內,花絲被乳突狀毛,離生,花藥基部戟形,合生筒狀,包圍花柱
  雌蕊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略為2叉,柱頭2歧;子房下位,1室,基生胎座
果實:瘦果,長橢圓形,長約0.3公分,具4稜,冠毛約30條,白色,剛毛狀,長約2公分,被筆狀細毛,具光澤,基部合生環狀
花果期:3月至8月


 南國小薊生長在平地至中海拔地區的路旁、山野及海濱砂礫地附近等開闊地。
南國小薊
南國小薊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為有名的中藥材,除了野生族群,也有人專業種植,有些人在其菜園裡也會種上幾株。
南國小薊
南國小薊
(2018.2.19 彰化縣和美鎮)

 莖直立,密被長柔毛。
南國小薊的莖
南國小薊的莖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莖具分枝。
南國小薊的莖
南國小薊的莖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葉為單葉,互生。
南國小薊的葉
南國小薊的葉
(2018.2.19 彰化縣和美鎮)

 葉披針形,葉基下延、抱莖,先端銳尖,葉緣羽狀全裂且深淺不一,裂片齒牙緣突出,形成銳刺,上表面疏被毛。
南國小薊的葉
南國小薊的葉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葉下表面脈上被毛。
南國小薊的葉
南國小薊的葉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花為兩性花,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立,直徑約2至4公分。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總苞綠色,扁球形,長約1.5至1.8公分,寬約2.5至3.8公分,呈覆瓦狀排列或鑷合狀排列,總苞片貼伏,先端開展,外表面中央被線形的黏腺體。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8.11.10 清境農場)

 苞片6至7輪,卵狀披針形至線形,具蜜腺,具黏性,被蜘蛛絲狀綿毛,先端針刺紫色;苞片貼伏,先端開展;外層苞片較短,背面膨大,基部癒合。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8.11.10 清境農場)

 花為筒狀花,花冠紫紅色,長約1.7至2.2公分。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7.4.26 陽明山二子坪)

 花冠筒長管形,基部狹,先端5裂,成針狀集生,裂片線形,花冠裂片比花冠筒長。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8.11.10 清境農場)

 雄蕊5枚,連合,著生於花冠筒內,花絲被乳突狀毛,離生,花藥基部戟形,合生筒狀,包圍花柱。雌蕊花柱細長,突出於花冠,略為2叉,柱頭2歧;子房下位,1室,基生胎座。
南國小薊的花
南國小薊的花
(2018.2.19 彰化縣和美鎮)

 瘦果長橢圓形,長約0.3公分,具4稜,冠毛約30條,白色,剛毛狀,長約2公分,被筆狀細毛,具光澤,基部合生環狀。
南國小薊的瘦果
南國小薊的瘦果
(2018.2.19 彰化縣和美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